现代社会,生活结构的改变,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压力的增大等诸多因素使冠心病、脑中风、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不但老年人谈虎色变,而且还逐渐危及到中青年人群的身体健康。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5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占总人口的8%,死亡率接近总死亡率50%,北京市更高达52%。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成为生命第一杀手的元凶是高脂血症,血脂异常是导致冠心病、脑中风等疾病的直接因素,每一位高脂血症患者的身体里都埋下了一颗随时都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因此,注意调节血脂,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是中老年人的健康之道。
另人担忧的是,目前高脂血症的危害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当病魔将魔爪悄悄伸向自己的时候,人们还浑然不知。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使大家全面、及时地了解有关高脂血症及其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最新知识,厦门市第一伦理片
高血压防治中心前不久在华侨大厦国际会议厅举办了一场高脂血症防治知识讲座,整个会场座无虚席,医患之间进行了面对面地交流和沟通,本刊将把有关专家现场讲授的知识登载如下,以飨读者。
什么是高血脂?
高血脂是指血中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
高血脂的危害?
血脂是人体中一种重要的物质,有许多非常重要的功能,但是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增多、增大,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血流被中断。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心脏,就引起冠心病;发生在脑,就会出现脑中风;如果堵塞眼底血管,将导致视力下降、失明;如果发生在肾脏,就会引起血管硬化,肾功能衰竭;发生在下肢,会出现肢体坏死、溃烂等。此外,高血脂可引发高血压、诱发胆结石、胰腺炎,加重肝炎、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老年痴呆等疾病。最新研究提示高血脂可能与癌症的发病有关。
哪些人易得高血脂?
有高血脂家族史者;
体型肥胖者;
中老年人;
长期高糖饮食者;
绝经后妇女;
长期吸烟、酗酒者;
习惯于静坐的人;
生活无规律、情绪易激动、精神常处于紧张状态者;
患肝肾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者。
没有症状不等于血脂不高
由于高血脂的发病是一个慢性过程,轻度高血脂通常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较重的会出现头昏目眩、头痛、胸闷、气短、心慌、胸痛、乏力、口角歪斜、不能说话、肢体麻木等症状,最终会导致冠心病、脑中风等严重疾病,并出现相应症状。
调节血脂三大法宝
(1) 调节饮食结构:
限制摄入富含脂肪、胆固醇的食物
选用低脂食物(植物油、酸牛奶)
增加维生素、纤维(水果、蔬菜、面包和谷类食物)
(2) 改善生活方式:
减肥:肥胖就是脂肪过剩,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外在标志。
戒烟:烟草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引发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控制酒精:酒对人体少饮有利、多饮有害。酒的热量高,多喝加重肥胖。
有氧运动:
(3) 药物治疗:
当通过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后,仍不能使血脂降至理想水平时,就必须开始药物治疗。因为血脂增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血脂的调整特别是消除血脂带来的不良影响也同样需要一个持续作用的过程,因此患者应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选择降脂作用明显,毒副作用小的降脂药物。
检查血脂至关重要
由于目前仍有很多人对高血脂的危险认识不足,再加之高血脂本身并没有症状,因此,很多人是在无意中发现血脂高的。为防范于未然,当您有下述情况时,如高血脂家族史,肥胖、高血压、皮肤黄色瘤或已有冠心病、脑中风,糖尿病、肾脏疾病、中老年、绝经后妇女、长期高糖饮食,请您及早检查血脂。
专家建议:
普通人——每2年检查一次血脂
40岁以上的人——每1年检查一次血脂
高危人群和高血脂患者——听从医生指导定期复查血脂
血脂与冠心病
据统计,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已经超过我国人口总死亡率的二分之一。
冠心病也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是专门给心脏供血的动脉,由于过多脂肪沉积,造成动脉硬化,使血流受阻,引起心脏的损害,发生一系列症状,即冠心病。
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高血脂、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缺乏体力活动、精神过度紧张、冠心病家族史、口服避孕药等,其中高血脂是引起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只要有冠心病,不论您血脂高与不高,均应长期服用调脂药。因为调脂治疗是防治冠心病最基本的疗法,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下降1%,则冠心病的发生率下降2%。长期调脂治疗可以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血脂与脑中风
脑中风包括脑梗塞和脑出血,又叫“脑血管意外”。它表现为头昏目眩、头痛、恶心、乏力、口角歪斜、不能言语、肢体麻木、肢体活动笨拙、偏瘫等,严重者出现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脑中风的原因很多,有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饮酒、肥胖、高龄、糖尿病、血液病等,其中高血脂、脑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当血液中胆固醇过多时,容易形成动脉硬化斑块,这些斑块在动脉壁内堆积,使动脉管腔狭窄,阻塞富含氧的血液流入相应部位,引起功能缺损。这种现象发生在脑血管时引起脑梗塞。国内外许多研究证明,长期调脂治疗能明显减少脑中风的发生率和致残率,不仅能治疗脑梗塞,还能预防脑梗塞。
血脂与糖尿病
糖尿病是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的综合症,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上以血糖升高为共同标志,典型者有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三多一少”症状。
高血脂、高血糖与高血压称为“三高”,是威胁糖尿病患者健康与生命的主要危险因素。三者密切相关,高血脂可加重糖尿病,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更容易导致脑中风、冠心病、肢体坏死、眼底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等,这些糖尿病的远期并发症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残疾或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统计表明:几乎半数以上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脂,因此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积极治疗高血脂对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大有益处,它可以一方面减少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如:使心绞痛、心肌梗塞、脑中风等的发病率与病死率显著降低,减少糖尿病患者的致残率;另一方面有助于降糖。
糖尿病患者的调脂治疗手段有:降血糖、控制饮食、减肥、运动、服用调脂药物等。控制血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血脂,但要达到理想水平,则需调脂药物干预,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当饮食、锻炼和控制血糖治疗3-6个月后,血脂仍未达到理想水平时,就应进行药物降脂治疗。
血脂与脂肪肝
正常肝内存在的脂肪占肝脏重量的2-4%,当各种原因引起肝脏内蓄积过多的脂肪,超过肝脏重量的5%,就称为脂肪肝。肝脏是脂质代谢的主要部位,脂肪肝会影响全身的脂质代谢,引起血脂异常;而高血脂是全身性脂质代谢紊乱,也容易影响到肝脏。高血脂患者即是六大类易患脂肪肝的高危人群之一。
脂肪肝患者的肝脏里蓄积的脂肪主要是中性脂肪,包括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大多数脂肪肝患者无自觉症状,常在体检或因其它疾病就诊时发现。继续发展则表现为肝脏轻度肿大,食欲减退,乏力,上腹不适,肝区胀痛,转氨酶升高,少数出现轻度黄疸、脾大。脂肪肝患者肝纤维化发生率约高达25%,1.5-8%的患者可以发展成肝硬化,会出现黄疸,腹水等等表现,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调节血脂可以有效治疗脂肪肝,同时还有效预防脂肪肝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
患者疑问解答:
1、有病人问:我原来胆固醇高,服了立普妥后,现在胆固醇降到正常,是否还需要继续服药?
答:胆固醇高是需要长期治疗的,即便服药后血脂降到正常了,也还是要继续吃药巩固一段时间。但如果持续服药3-6个月后,血脂的各项指标一直很正常,可以考虑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适当减少药量。
2、有病人问:我是个高血脂患者,服用一些降脂药后效果很好。但我自己买了一本《大蒜治百病》的书,书上说吃大蒜可治疗高脂血症,我按上面的说法,吃了半年的大蒜,而且未再服用降脂药,血脂也没有再升高,是不是这样吃大蒜就可以降脂了?
答:大蒜可以治疗多种疾病是有道理的,但能否治疗高脂血症,目前从临床上无从考证,也就是说在医学上国内外还未开始探究这种治疗方法。但您今天提出的这个问题,您的经验,给我们提了个醒,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从医学角度加以研究和验证。
3、有病人问:我是个糖尿病患者,查血脂胆固醇不高,但医生还是要我吃降脂药,这是为什么?
答:临床统计表明:几乎半数以上糖尿病患者都合并有高血脂,因此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降脂的要求更高,可以说,比没有糖尿病的人更为严格。即便是化验单上血脂的各项指标都正常,只要未达到强化降脂的标准,就仍需要继续降脂治疗,也就是还要吃降脂药。
4、有病人问:我原来是“小三阳”(乙肝病毒携带者),现在又查出血脂高,要吃降脂药,听说降脂药对肝功能有影响,那象我这种情况能吃降脂药吗?
答:如果只有“小三阳”,而肝功能检查正常,是可以服用降脂药的,但是在服药期间,需定期复查肝功能。
5、有病人问:我原来是冠心病患者,2年前做了冠脉支架植入手术,但血脂一直还可以,请问是否